色譜既是一門科學,也是一門藝術。在合成反應產物和天然產物之間,需要分離、純化和分離的化合物范圍廣泛且多樣,不時帶來挑戰。由于這種多樣性,并不是所有的色譜分離都可以用“中性”溶劑系統進行——一個不添加pH調節劑或緩沖液的系統。
您可能不知道反應產物或副產物的pKa,那么您如何知道何時在流動相中加入酸?根據您的反應,如果需要分離可電離/離子化合物或固有酸性/堿性化合物,則流動相改進劑可能非常有用。在這篇文章中,我展示了一些降低流動相pH值可以改善峰形狀或提高分離選擇性的例子。
低pKa化合物
純化低pKa的化合物時,zui好酸化流動相,以盡量減少或消除化合物電離。一個很好的經驗法則是將流動相的 pH 值降低 2 個單位,低于目標化合物的 pKa。對于反相,這可以通過向每種溶劑中添加甲酸、乙酸或三氟乙酸來實現,或者創建第三種酸化溶劑,如果您的閃蒸系統具有該能力,則可以等比例混合。等度法是我在以下示例中使用的方法,1)使用Biotage®Selekt系統分離馬尿酸(pKa 3.6)和靛酸酐,2)使用Biotage®Isola Dalton 2000純化酰胺反應產物。
對于實施例1,在中性條件下,我們看到馬尿酸峰的主要前沿和扭曲的靛酸酐峰,圖1。發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化合物,尤其是馬尿酸,在溶液中部分解離,既作為完整化合物存在,也作為電離化合物存在。與母體化合物相比,電離形式更具極性,保留更少,因此想要更早地洗脫,從而產生馬尿酸和不對稱形狀的馬尿酸。
圖1.馬尿酸和靛酸酐的中性pH溶劑分離。
為了消除這些問題,我在梯度中添加了酸性改性劑溶劑(1% TFA 水溶液),濃度為總溶劑組成的10%,形成了0.1%的TFA改性流動相。添加的酸將兩種化合物質子化為其天然形式,使洗脫帶銳化,并略微增加保留(由于疏水性增加),圖2。
圖2.流動相酸化的結果是兩個峰的銳化。
選擇性改進
反相方法開發的一個關鍵方面是zui大化選擇性,即相鄰洗脫化合物之間的分離程度。有時,只需將有機溶劑從乙腈改為甲醇或將甲醇改為乙腈,即可改變選擇性。然而,在其他情況下,向流動相中添加酸會改變產物、副產物或可能所有化合物的電離,從而影響色譜選擇性。
我們可以通過實例2看到這一點,即琥珀酸與α-甲基芐胺的反應產物。使用中性pH值,產物(+m/z 221.8)和副產物(+m/z 342.8)共洗脫,圖3。
圖3.用pH中性流動相純化酰胺反應混合物。產物+m/z 221.8具有表明類似疏水性的共洗脫副產物(+m/z 342.8)。
然而,通過以等比例引入0.1%乙酸作為第三種溶劑,較高分子量的副產物被電離,迫使其比合成產物更早洗脫,同時產物保留也增加,進一步提高了純化效率,見圖4。
圖4.酸化流動相質子化產物及其共洗脫副產物,提高純化效率。
那么,是什么原因導致這兩種化合物相對彼此轉移了保留率呢?通過降低流動相的pH值,一個質子被加入到流動相中,這將導致任何pKa高于流動相pH值的化合物電離。電離化合物比中性化合物更具極性,對疏水固定相的親和力更小,在極性流動相中的溶解度更大。同樣,pKa等于或低于流動相的化合物將質子化,從而增加其疏水性和在反相柱上的保留。